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關於瑪那跟內亞的名字】

※若要轉載請務必向我告知,最好是直接轉貼本文網址,請勿私自轉載或擷取部分內文&句子,那是抄襲


====================

......寫到後來自己都覺得這個腦洞太大又有點牽強="=
  ……康貝爾兄弟他們的名字可能也是來自聖經……不過並不是人名。



  マナ,雖然官方英文是寫Mana,不過真的打關鍵字去查的話,其實會查出兩種東西。

  一個是瑪那(Mana),這個詞大洋洲諸語系中被普遍的使用,此概念被認為是無人格的力量,等量地存在於人類、動物甚至是非動物的物體當中。
  根據人類學的歸納,瑪那此一話語的功能在於解釋:「被視為是構成魔法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靈魂的組成成份。」
  ↑↑↑所以現在有很多遊戲都把這個概念塞到他們的系統中,比如說《黑貓維茲》增加精靈數值用的瑪那值。
  (詳細可去查維基百科)

  另一個是嗎哪(Manna),這個東西有出現在聖經的出埃及記第16章、民數記第11章、古蘭經的第2章。
  根據聖經和古蘭經的紀載,是古代猶太人在離開埃及後,在40年的曠野生活中,上帝賜給他們的神奇食物。
  根據《出埃及記》第16章記載,嗎哪出現於猶太人出埃及後第二個月的15日,當時摩西領猶太人到達以琳和西乃之間的汛的曠野,但卻沒有東西吃,於是猶太人向摩西抱怨快要餓死。耶和華於是應許摩西將要賜食物予猶太人。
  當天晚上,耶和華開始降嗎哪給他們吃,從那一天開始,以色列民一連吃了40年,從不間斷。嗎哪夜間隨著露水降在營中,是有如白霜的小圓物。形狀彷佛芫荽子,又好像珍珠,是白色的。以色列人把嗎哪收起來,或用磨推,或用臼搗,煮在鍋中,又做成餅,滋味好像新油。
  通常會一連降六天,只是在安息日停降一日,讓百姓遵守安息日,因此第六天所降的,會是雙倍分量。頭五天所降的,必須即日吃完,否則留到早上,便會生蟲變臭;第六天所降的,則可留至第二天也不變壞。直到約書亞帶領百姓過了約但河,到達迦南地,並且吃了迦南地的出產之後,才停止降下。

  結論,嗎哪這個食物是自猶太人離開埃及過了紅海之後,在前往應許之地──迦南中間這顛沛流離的40年間,神所給予他們的「食物」。

  ……不過這究竟是什麼食物……後來學者在考證上有提出幾種說法。
  聖經說嗎哪的名稱來自「這是什麼」(man hu),這比較像是亞拉姆語而非希伯來語,而在亞拉姆語中,man hu的意思是「這是蚜蟲」。
  也就是說,嗎哪可能是蚜蟲或介殼蟲排出蜜露的結晶。在沙漠中因為乾燥,蜜露會快速蒸發乾燥,成為黏稠的固態,在西亞被視為一種美味的食物,也是良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源。
  其中,有一種專門吸食紅荊汁液的蚜蟲,其蜜露常被認為最有可能是嗎哪。另一個可能是來自土耳其櫟的蜜露,主要產於伊朗西部、伊拉克北部、以及土耳其東部。乾燥後變得堅硬,外觀像白色的石頭,可以磨碎後加入麵包裡。

  有些昆蟲真菌學家指出嗎哪的特徵和一種叫做Psilocybe cubensis蕈菇很類似。這種菇時常長滿昆蟲,很快就會腐敗,生長初期小團的菌絲也和霜很像。而它含有一種叫做psilocybin並具有致幻效果的分子,可以造成精神昇華的感覺,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副作用就是會讓人失去胃口。
  所以......嗎哪搞不好是一種天然的迷幻劑。
  (以上這些維基百科都找的到,有興趣的可以點去看看)



  ネア,官方寫的是Nea,英文翻譯組之前都是翻Neah。
  打Nea去查的話其實查不出什麼東西,不過打Neah去查的話,聖經裡有提過這個字喔!
  是出現在《舊約聖經》的約書亞記19:13中,不過中文譯本寫的是尼亞。
  而且它是個「地名」。

  Joshua 19:13 King James Bible
  “And from thence passeth on along on the east to Gittahhepher, to Ittahkazin, and goeth out to Remmonmethoar to Neah;”

  繁體中文和合本 (CUV Traditional)
  約書亞記 19:13
  從那裡往東,接連到迦特希弗,至以特加汛,通到臨門,臨門延到尼亞;


  《約書亞記》是舊約經典中的第六本典籍,它是一本先知書,它紀錄的是約書亞繼摩西帶領猶太人離開埃及之後,並成為他們的領袖之後,前往應許之地——迦南的故事。
  尼亞(Neah)則是他們在前往迦南的路途中的其中一個地方。
  不過這個地名也只有提過這麼一次而已。



  好了話題拉回來,假如說瑪那跟內亞這兩兄弟的名字,真的是來自聖經的話,那麼為什麼要這麼將他們如此命名?
  (他們的卡特琳娜馬麻一定是超虔誠的天主教徒......)
  如果瑪那的名字真就是源自聖經的Manna的話,就聖經的記載中,它是神給予前往應許之地的以色列人的應急食糧。
  就算不是教徒,大家多多少少應該都有聽過出埃及記的故事吧?
  十災、摩西分紅海、十戒。
  夢工廠在1998年有出一個動畫電影──《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就是講這個的故事(雖然聽說電影的內容有些好像其實跟聖經的文本不太一樣)。
  而2014年上映的《出埃及記:天地王者(Exodus: Gods and Kings)》也是在講這個故事。
  猶太人他們當時在埃及被當作奴隸受到不平等又不人道的對待,吃不飽穿不暖,工作又超時還會被虐打,好不容易離開了悲催的勞動環境,在走去神指定要給他們的家之前還要面臨會餓死的問題。
  嗎哪無疑就是一個黑暗中的明光,即使說會抑制食慾,但至少注意力不會一直被飢餓佔據。
  這樣的象徵,換做瑪那‧D‧康貝爾的話......
  對諾亞而言,在這個有INNOCENCE的世界,為了要完成祂們的神明所想望的「暗黑三日」,千年伯爵就像是帶領著猶太人的摩西,要前往迦南。
  不過我們知道說後來伯爵分裂成瑪那跟內亞兩個人了,而在這之前,伯爵跟卡特琳娜關係似乎「非常好」。
  或許伯爵有跟卡特琳娜說起他的「故事」,而卡特琳娜在聽完伯爵的過去,在他消失變成兩個孩子之後。她將其中一個孩子命名為瑪那(Manna),為的就是希望瑪那未來能夠就像是當時賜予給猶太人們的神聖食物一樣,給予他人活下去以及堅持住前往理想之地的信念與希望。

  (就不要星野老師之後在諾亞與教團的大戰真的畫了像是十災的東西出來,不然我真的會崩潰)

  ......這樣顯得內亞的名字好像就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特殊意涵耶?
  還是說,內亞只是這場戰爭的一個中繼的歷經之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了還有其他疑問的話就直接問吧!